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

转载:苦澀的紅豆冰

關於牛導籲請政府不要抽他20%的稅務,正在唸電影所的學妹跟我解釋:它叫做Skim Wajib Bayar,也就是所有"片"在國內上映時,都必須把票房的20%繳交給馬來西亞政府。

阿牛拍的電影從台前到幕後幾乎清一色都是大馬人,這也算是"外國片"?是的,他是外國片,因為它不是純馬來文電影,所以"值得"被抽20%的稅務。

不要小看這20%,如果你的拍片成本是100萬令吉,而剛好票房也是100萬令吉,那,意味著你注定要虧本啦!


牛導的《初戀紅豆冰》不是第一部被抽稅的電影,之前的《大日子》早就乖乖奉上了。另外,還有很多很多你聽過或沒聽說過的華裔導演,都曾經都被這個條令狠狠地"勒索"過。

他們有大聲喊出來嗎?有!可惜,喊的人僅佔社會的一小撮,事不關己己不關心,願意聽的人更是不多。

最後的結果是,陳翠梅、李添興和何宇恆等,那些在國外獲獎頻頻的大馬導演,在大馬上映的電影都是在國際廳的範疇的(別傻眼,這是真的)。


好萊塢一直也很不爽這點,之前還透過美國電影協會不斷在告狀;黃明志亦大聲挑戰過,但,政府還是堅持這種行為,即便眼睜睜地看著香港出手相救本地導演,也死都不肯把那條充滿歧視味道的法令修改過來。

無賴就是無賴。


最經典的是,本地導演何宇恆的《太陽雨》入圍威尼斯影展時,他上台致辭之際特別強調"謝謝香港",讓媒體都感到萬分的奇怪,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馬來西亞人,卻不明白為何沒有感謝自己的母國,反而去謝謝一個"風馬牛不相及"的地方?

他說:"因為沒有香港的投資,也就沒有《太陽雨》這部戲。"無奈的是,本國政府看在眼裡,仍然哼都不哼一聲。

不要告訴我們,"原本台詞要100%純馬來文才能被界定為國片,經過爭取後,政府已經很讓步,變成台詞只要60%就能被界定成國片,最終不用繳交20%的稅務。"

也不要告訴我們,"我原本正向新聞部爭取,不過後來被調走了,所以沒辦法......"


為何馬來西亞的華人寧願再忍受一次"離散"的滋味,也要前仆後繼的往海外發展?為何他們連在自己的國家都無法享有"正常"的待遇?

不必多說,"一個馬來西亞"早就告訴你了——這個國家只有國語一種語言才是王道,所謂的多元文化,不過是說給遊客聽的玩意罷了!


后感: 我想一个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想~~遥遥无极。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